首页 国画作品 书法作品 古董藏品 艺术资讯 网站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关于当代水墨的问答 ·聚宝斋·艺术资讯·业界资讯
 ◇ 关于当代水墨的问答[阅读9109次] 【字体:   留言·信箱·打印·关闭 艺术资讯·业界资讯

关于当代水墨的问答
来源:嘉德通讯   作者:贾云涛 戴维 编辑 \ Edited by Jia Yuntao, Dai Wei  加入时间:2008-11-11 16:04:12

作为06秋拍首开“当代水墨的实验”版块的延续,此次秋拍我们以“水墨·身份”为题再次推出部分艺术家的当代水墨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这次专门设计了6个关于当代水墨的问题,让参与的艺术家自由选择回答。从当代水墨的理念,创作的心态,到面对市场的态度,艺术家们都给出了富有思辨的回应。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很好的美术史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也是藏家了解当代水墨很好的途径。

具有实验精神的当代水墨经常被视为叛逆和颠覆。然而有意思的是,我们总在质疑传统,而我们却终究无法背离传统。传统是加之于我们身上的一道无形的箍,有时我们身陷如此“囹圄”之中,却根本全然无知。“传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任何对其的批判和反驳只能丰富“传统”的内涵,却无法撼动“传统”的根基。对“传统”的反叛实则是对“传统”之大大的继承,任何的“革命”或“实验”其实更是“传统”的一次有效的扩张。正如武艺所说:“差异在形式上显而易见,但总感觉透过形式,内在的东西似乎有一条主线在串联着。”

任何严肃的艺术家,都会审慎和包容地面对不同的文化资源,真诚地感受生命的真实和焦虑,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面对我们的问题,艺术家们有英雄相惜,也有针锋相对,不过更多的是对水墨这种特殊绘画语言的执着和坚持。郑连杰写了一首小诗,描述自己对水墨的感悟,我们特意放在这里,作为这篇问答的小引: “一些往事给了水墨云烟/多少个夜晚是从前/多少个夜晚是明天/象征的语言刺向更黑的空间/在东边/在家的它乡/在西方/在寂静的前方/一片野逸醉人的霞光/唤起沉睡时那一丝水的光彩/回望自己/寻问青春/为青山巍峨和水泥中的自我/为穿越云层万米高度的来兮”。

问: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在文化观上有何差异?

刘庆和:首先是怎么界定现代和传统这两个概念。是用我们今天的目光看待现代和传统水墨,还是现代人所从事的现代和传统水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如此,所谓文化观上的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了。换句话讲,现代人是打算生活在今天还是昨天。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把问题进一步考虑下去。如果说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的话,关注现实、尊重自我的情感,不逃避在对古人的追思之中,更是我们要肩负的历史责任。

刘子健:传统水墨不知道有现代主义,而现代水墨却知道传统就在那里。传统水墨和现代水墨在时间上是错位的,语境不同,资源不同,传统的生产方式和高新科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是截然不同,所谓文化观的差异在这诸多不同中已经给定。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不过是不同情境中的人的不同方式,用来艺术地表达自己的精神诉求和心灵体悟而已。

郑连杰:有时我觉得当代水墨的创作,其背后更是一个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在成熟上的认知和亲近,然后才是一种反叛,是传统与当代思想的矛盾和较量。作为海外艺术家,在两种文化的参照对应下,自由孤寂的情境,刺向人性的背后。一部分是流浪者对母语文化的拥抱,另一部分是对个人价值尊严的捍卫。

石果:理念开拓性,语言实验性,文化针对性,个人精神性,以及对全球文化艺术现象的关注,使得现代水墨画较之传统水墨画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但是传统水墨艺术的自然无为,天真烂漫的情怀,仍然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向往。

王川:现代水墨从形式及笔墨上具有新的发展可能,从文化观上跟传统水墨的诗、书、画、印,程式的教条这一点上讲,现代水墨生机勃勃,具有多种文化材质资源整合的创造性。现代水墨题材在当下社会发展为水墨这一材质找到了一个精神出口,以及真实的内心精神世界。

问:传统水墨有相对成熟的品评标准,但评价现代(当代)水墨还没有现存模式。如何建立此类水墨艺术形式的审美判断标准?并与当代艺术市场相关联?

刘庆和:所谓品评标准都是人为规定的,有了规定也就随之有了约束,这看起来倒像是有个行政管理人员站在我们身边。一方面不可能再用传统水墨的规则来束缚所谓现代水墨,同时更没有必要建立新的水墨标准和规则。艺术发展至今,任何规定都有可能按照某部分人的角度走偏,每一个艺术发展的时期都会有具体的个案和具体的艺术形象体现,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一厢情愿地排名是很好笑的事情。至于与市场的关联,首先是自己要在创作过程中真实可信,才会带来真实的市场环境。

杨劲松:现代水墨(水墨实验)在我看来它首先是一个载体,一个有着鲜明东方文化特征的载体。其丰厚的人文信息和视觉密码还没有被今天的人全面彰显。其次,过去我们习惯从艺术形式、技法、规则等陈法上考虑“创新”问题,都以所谓专业深度和“绝技”这类工具主义思路作判断,因而忽略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每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想象力。更何况东方的水墨方式是另外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如果只是一味持守“陈法”,就很难在一个全新的、全球的文化格局里面对现实,输出活力。至于建立此类艺术形式的审美观和价值判断标准,那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因为,水墨艺术要保持恒久的活力,就必须面对现实问题,就应从我们的生命经验的真实中确立它们的关系。如果水墨实验不能准确地表达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生命真实,水墨或笔墨就真的等于零了。

刘子健:现代水墨画不可能建立起像传统中国画那样的品评标准,这是由它的现代性所决定的。传统中国画有一套自我完满且程式化了的笔墨规范,这是它品评标准的核心,许多现代水墨画本质上就是对这个核心的突破。再说现代水墨画内部本身是一个不同形式语言和风格共在的生态圈,建立统一的评价标淮本身就违背了它的精神宗旨。

没有统一的品评标准不会影响现代水墨画和市场的关联,好画坏画技术上的差别一般来说是一目了然的,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摆脱旧有的审美习惯,接受并能欣赏现代水墨画。我个人觉得这种改变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喜欢现代水墨画的人其实不少。但作为投资或收藏因涉及到金钱,则有些谨慎,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对人心而言是一针强心剂,让收藏家受到种鼓舞,这就是我看到的光明前景。

武艺:尊重自己的感觉,但有时如将个人的感觉降一些,更多地去感受共性的东西,是很有意思的事,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会影响审美判断与市场。

王川:实验水墨因抽象图示的艺术理念,跟目前大众审美有巨大的隔膜。一是审美习惯,二是美学教育。实验水墨才二十几年时间,跟传统中国画不可同日而语。而藏家对实验水墨的艺术价值难以判断,批评家也缺失对实验水墨系统的批评和阐释,多种原因造成藏家在喜爱、保值、增值等方面存在顾虑。

陈铁军:当代水墨可以从形式结构的宏大、笔墨与综合材料的结合、画面强劲的视觉冲击、抽象形态的处理,旧书写向新书写的转化、当代国际化观念的追求诸方面形成全新的判断价值标准。总之,你如果离明清文人画越近,你就越没有当代价值;反之,你越远离黄宾虹、吴昌硕、四王、四僧,你就越当代、越现代。

曲健雄:现代水墨磨砺打造实验精神与艺术本体,不是西方预谋逆向构建好的中国文化符号“东方学”单向度的拼图。其感召方式是雕琢筑构出真正的方法论去挑战古人违规的残墨纪录。

魏青吉:当代艺术寻求标新立异或差异性的立场,注定其不会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品评应该面对艺术家个体的创作。如果一定要找一些判断的依据,也许我们可以研究一下艺术家是否以其智慧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或有意味的观念,并为其观念找到了适合的表达方式,而且做到了观念表达与其自身艺术语言的高度统一。真正的艺术收藏应该关注那些有潜质的,并且为“秉持不同之名”而努力的艺术家。因为艺术绝不是人云亦云,也只有这样的艺术家才是艺术史发展的推动者,正如米罗所谈到的:“有价值的并不在于一件作品,而在于整个人生的精神轨迹;不在于人生中做了什么事情,而在于他能模糊地看到别人要在比较遥远的未来才能实现的事情。”

问:现代水墨材质的本土性,是否导致了被当代艺术置于边缘?但作为艺术家仍然坚持水墨材料的创作,其立场和理由是什么?

武艺:中国人对纸本的状态应该说是最为直接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人、笔、纸、墨融为一体了。是否边缘并不重要,最后中国人出彩的地方应该还是要在这一块儿。

杨劲松:“水墨”被置于边缘的处境,恐怕不是因为它的本土性,比如越南的漆画艺术,今天越南的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他们的漆艺,所以关键在应用这些载体的艺术家。如果艺术家的文化观、创作观始终处在三心二意,欲罢还休状,被“置于边缘”是必然的。这个道理被蔡国强已玩透了,因此现代水墨艺术或称水墨实验的这支力量只有不把“水墨”出身和笔墨陈法当作看家本领,用心追求其艺术的创造力,就会焕然一新。我之所以使用水墨材质做艺术,是因为再自然不过了,这个载体恰好能弥补我应用其他载体表达想象力时的不足。

石果:水墨材质最能体现本土艺术的特质,水墨材质的表现力在实验艺术家那里仍在拓展中。这些艺术家的立场和理由其实就是一种单纯而执着的迷恋。这种迷恋在主流流行势头面前被边缘化,虽然比较寂寞,却可能萌发未来的生机。

刘庆和:不能说在刚刚开始进入艺术行列,就坚持了对于艺术主张的漫长追求。但随着水墨逐渐地走入世界,地域文化在世界面前的异同,逐渐显现出了中国水墨语言的宽容、信心和力量。与其说是对坚持本土性水墨材质进行创作的决心,到不如说是兴趣使然更确切些。谁都不要妄谈自己的立场,谈多了不是自圆其说就是倚老卖老。就我自己的创作理由解释起来,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今天自己的创作现状还仍然在状态之中,这就是理由,至于以后谁知道呢。

刘子健:现代水墨因为使用中国水墨宣纸而导致它在当代艺术中的边缘处境,因“实验水墨”而得到证实。或许全球化背景下本土文化的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焦虑的问题,所以“实验水墨”一直处于讨论的中心并成了批评关注的焦点,社会转型时期文化的中心与边缘不代表意义的重要与否,在某种意义上,边缘或许更有价值。至于说什么是艺术家坚持水墨材料创作的立场和理由,我个人认为在艺术家的意念里,执着于东方文化的现代表达应该是一种共识,他们所要做的无非是使现代水墨艺术既要有本土的种族身份,又要立足于当代,使水墨具备表达当代问题的能力,并坚持认为在与传统笔墨语言规范断裂下的语言实验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陈铁军:现代水墨对本土性宣纸、毛笔、墨、色等超稳定性传统材料必须给予致命强烈的颠覆与破坏,保留30%就足够了。当我们远离这些熟悉的、经典的、惯性的物质时,我们就离当代艺术更近了,大放弃带来大推进,如果坚守旧家园一定不如祖宗一样辉煌,如要辉煌就一定要大放弃70%的传统因素。

曲健雄:设置现代水墨材质本土性的个案,意义指涉的是前卫艺术与当代社会双重批判的思维向度。度身定做本土自主性的特质,张扬身份轴心是在普遍主义标准下与世界进行平等的跨文化对话。开启纵向的世界图景漫游,款款而来的是古代、近代、现代的逍遥变革云烟录,清洗与跨越的是水墨、西画、材料叠成的迷人古典册页。

王川:现代水墨材料的本土性,在遭遇多元文化中心即消解的过程,边缘是它的定位,我们坚持水墨材质的创作,是因为在世界当代艺术的格局中,水墨材质仍有它创造的可能性和空间,很多精神表达有待于重新发现,这也是文化尊严的意义所在。

问:现代水墨(特别是抽象水墨)沿袭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精英道路,与当代艺术的大众精神相悖,您的观点是什么?

刘庆和:我不是很在意所谓的大众精神,大众精神是我们在创作之前非要揣摩的吗?而事实上所谓大众仍然是圈内的事情,我消极地认为我们的事业还没壮大到引领大众精神的地步,尤其是抽象水墨。

刘子健:站在“实验水墨”的角度,我依然不放弃精英主义的立场。“实验水墨”是“抽象的架上绘画”,它不是也不可能成为大众艺术。实验水墨也不是一般人理解的只是对传统的叛逆,如果仅此而己,它的任务早在上世纪90来代中期就完成了,“实验水墨”之所以如此重视个人语言的建构与完善,强调作品的经典性,目的是要在中国美术史上建立起自己完整的线索,是使命决定了选择的道路。

说精英立场与当代艺术的大众精神相悖,这没有什么不对。罗伯特·摩根,一位国际艺术评论家,他将我们这些艺术称为“重将又浮现的文化”,他说:“我的理解是,在社会生活的网络中,在日常媒介的超真实性中,这些艺术家将会创造出他们自已的道路,他们将会以其对现实的另一种观点为中国艺术贡献出新的方向,也许将会有助于重建一种新的诗意的目光,唤起一种更加深远的敏感度和文化稳定性——一个并不局限于单一前卫立场的停泊地,无论在政治还是美学上。”这也就是我的观点。

魏青吉:艺术创作从来就是带动大众的审美而非是适应大众的审美,艺术创作呈现着相对的专业性,艺术家不可能以基本上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大众的审美认知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如果那样做的话,所谓的艺术创作只是装饰品而已。艺术创作阶段性的口号并非是所有艺术的终极指导,所谓“大众精神”的倡导者的作品其实并不一定“大众”。

武艺:精英走着走着就会大众的。

陈铁军:水墨艺术本身是一个形而上的艺术形式,根本不应该大众化,前卫艺术是给少数人看的,大众文化会毁掉前卫水墨。

石果:现代水墨的精神不属于大众化。许多标榜大众精神的视觉艺术形态,相对于动漫卡通、影视音像、流行明星、工业文化,其实仍然属于孤芳自赏的小众艺术。当代艺术的精英道路一定要有一些人坚持走下去,一直走到一块绝寂的秘境。

郑连杰:任何的艺术创作都是个人的,是自我对自由心灵的延伸,有面对艺术史的勇气,甚至与大众口味格格不入。

问:水墨实验的艺术趣味和理念与当代社会、大众、收藏家之间有多大疏离?

杨劲松:“疏离”主要表现在审美观和价值标准上。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尽管中国已由贫弱变得富强,但思想观念的转型,从崇拜权势到崇尚文化这个看似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真正形成自主意识,敢于肯定自己的存在价值,却不是简单的事。水墨实验从“旧瓶装新酒”的文化突破到“新瓶装新酒”的艺术实验,一个显著特征是活化了这一载体的当代性需求,使泥古不化或师出有名的被动传承型水墨艺术转向了中国精神重建和时代内容主动把握。它激活了我们生命存在的想象力。因此,一旦艺术、社会、收藏三者间在思想观念上和自我认同的理想上趋向一致,这种疏离感就会消失。

王川:现代水墨的抽象性图示,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精英艺术,探索人的精神意义。它是严肃的,具有持久信仰的艺术,否则,它即缺乏尊严。从多元化的角度看精英跟大众艺术其实并不矛盾,也不对立。只是各自系统不同,解读方式以及审美方式不同。

刘子健:“水墨实验”这种说法就意味着它在各个方面都不会因循传统中国画的做派,因此无论技法、内容还是图式都与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画相去甚远,这就决定了欣赏现代水墨画不会沿用传统中国画的标准。所谓“实验”,就是在传統笔墨规范之外另辟蹊径,寻找使用宣纸水墨的新方法。“实验水墨”认为“笔墨规范”限制了水墨媒介的物性和表情,对“笔墨”语言神圣不二地位的尊崇使传统中国画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只有突破它才能使水墨成为现代的开放性的媒材。“实验水墨”的趣味首先是水墨的,它应该是淋漓尽致表现出它材质本身的独到之处或不可替代性,它的视觉样式一定是现代的,水墨超常使用得到的肌理与新的水墨表情,种种令人惊异的发现与效果都在证明作者超凡的技艺与想象力,作品中应该有种让人心生感动的温暖或厚重的力量。有人会说,“实验水墨”要改变大家欣赏中国画的习惯,必然因有悖于大众的欣赏习惯和收藏家之间存在很大的疏离。其实这很正常,欣赏艺术绝非简单的事情,大众需要教育,收藏家需要学习,唯有艺术家必须坚持前进!

仇德树:当代艺术家的观念新,往往跑在时代的前沿,随着实验艺术的深化,有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水墨作品的新图式。这就需要人们改变以往的欣赏习惯,用新的审美眼光,新的视角来评判作品。让社会大众和收藏家充分理解现代水墨的创作理念和方法,欣赏实验水墨艺术的趣味,需要有个过程。

武艺:目前收藏家和大众的眼光有些很厉害,常常是语出惊人。至于艺术家的艺术趣味及艺术理念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是任何时代在审美领域内都存在的。“雅俗共赏”还是受大众欢迎的。

石果:实验艺术不是大众艺术,也不是商业艺术,除非是学术性收藏,实验水墨艺术要走向社会、大众和收藏圈,恐怕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魏青吉:实验水墨的艺术趣味和艺术理念来自于当代艺术,作品是出于对当代问题的有感而发。当代艺术在中国的生长与发展是近些年的事,尽管如此,这些源自于西方的艺术概念与样式却已经在中国异常火热,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水墨艺术的繁荣。首先,作为中国人对于水墨的审美不存在任何隔阂,如果说大众能接受当代艺术的理念与样式,那么当代水墨艺术创作与大众和收藏家之间就应该不存在任何问题,暂时的疏离可能正体现着当代艺术从西到东(中)转换过程中的时间差。作为一个有敏锐判断力的收藏家,他应该会感受到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后,自身文化系统所受到的极大关注,而当代水墨艺术正体现着我们自身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的连接。

刘庆和:其实无论是实验水墨还是其他什么,最为重要的应该是自己。过多考虑大众和收藏,就只有在自身的情感表达上打折扣,实际上反而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这种对于“物质”的关注是短视的,也是狭窄的。艺术创作中没有了自我,何谈感染他人。问题在于实验水墨是用怎样的方式感染人,甚至说感染自己的。抛开受众不谈,实验水墨在整个创作中对于形式符号的把握,其创作冲动的理由和对理想画面的期待来自于怎样的心态,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这无疑更能说明实验水墨创作的难度。

问:当代艺术近两年在市场上表现比较火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样的市场对当代水墨及其艺术家会有什么影响?对水墨的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曲健雄:金钱模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生存变换发展源,揭示了社会与物质互动下寄寓的黄金点,其操纵社会因素代码的支点在今天有效超越了其他任何模式。在普遍崇拜金钱格局心里中,它将或已驱策着一部分艺术家走入了当代迷宫。

武艺:当代艺术的火热现象是件好事,它是“供需”关系较为融洽的体现,对水墨的发展亦会起到积极作用。

刘子健:画能卖钱对画家来说当然是好事,不过过分看重这个事,心态会发生改变,变得浮躁。从我观察的情况看,一些曾经相当优秀的艺术家近年来的创作状态令人担忧,应该说都是钱闹的。但另一种情况又让人感到欣慰,有更多的人对现代水墨产生了兴趣,不仅仅是艺术家,收藏家,总之是什么人都有,恍若当代水墨画勃兴的局面已然到来。

石果:火热的市场和天价的拍卖,行将改写艺术评判的法则。许多艺术家会精神分裂,许多批评家会信仰崩溃,当代水墨画家会集体焦虑,定力大亏。一场大洗牌即将到来!王川:当代艺术近两年在市场的火热以及泡沫,主要作品还是意识形态的符号化、脸谱化,个人情绪放大到国家形象的妖魔化,跟精英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做严肃艺术不会考虑市场,相信市场的大浪淘沙,真正为艺术努力工作的人会抱着超然的态度,审视潮起潮落的艺术市场。

杨劲松:艺术是唯一不需要语言翻译的文化形态。中国当代艺术在短短30年中,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这一点虽然未必为国人普遍认同,然而让西方人感到诧异的地方是中国层出不穷的想象力。中国当代艺术已不再是复制西方艺术了,积极创新的苗头与本地文化的内在关系让被花样翻新弄疲惫了的西方人眼前一亮。因此,市场火热的另一个代词是“潜力股”。毫无疑问,当代水墨的目标和理想,已不可能再沉渗在形式、材料等语言实验、技巧技术层面内了,怎样活化和放大水墨文化意识,其实是为了更清楚作为水墨实践者不可替代的视觉特征,而不是反过来为其表面形式、材料和笔墨的陈法所拖累。因此,应将目光投向生命的真实和遭遇的问题上。诚实一点,使这一载体能够承担我们的文化想象和视觉经验,使自己的创作流露出启发性、创新性。

魏青吉:作为艺术家都会感受到近些年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热,这种接近于过度的火热程度肯定会对水墨产生影响,从商业上讲,无疑会推动当代水墨艺术市场的发展,而对于艺术家的创作而言,是利是弊只能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立场——那就是追随市场还是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

刘庆和:什么事都会是双刃剑,难得听到谁在说自己和钱有仇。不管你是否情愿,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也确实能衡量了些什么。当代水墨越来越被人们普遍看好,按照目前当代艺术在市场上表现炙热的态势,好像会有那么一天,当代水墨也会出现现今的追捧形势。其实,也不要有过多的期待,也许将来经济形势不适合了呢?也许制造泡沫的人们自己也掉到泡泡里了呢?还是努力地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吧。

当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再一次面对文化的十字路口时,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擦肩而过,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的不期而遇,都将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见证。作为见证者,也作为现代水墨实验的实践者,他们是最具有发言权和话语力度的,每一个艺术家都以独立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气质阐释着时代的变迁。在此我们感谢这些参与我们对话的艺术家。同时我们进行编辑整理,希望与收藏家和关注当代水墨发展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邀请更多的艺术家就中国水墨现状及未来进行商讨。





我要留言  网管信箱  打印存档  关闭窗口
 鲁ICP备06008358号-1
聚宝斋 
地址:威海市环翠区沙窝7号别墅 联系:张传杰
电话:13001632889 0631-5186581 邮编:264200
网址:http://www.jubaozhai.com 电邮:jbz99@163.com